我看黄色一级片-我的放荡丝袜美腿老师在线观看-我不卡在线观看-我不卡在线-我不卡午夜-我把寡妇日出水好爽视频

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資訊

2013港航船企創富榜出爐 港口上升航運企業無緣十強

2014-5-7

   5月5日,上海航運交易所《航運交易公報》發布《2013年度中國港航船企創富榜》(《創富榜》)。榜單顯示,72家航運、港口及船舶海工上市企業去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7095.4億元,同比增長1.2%;實現凈利潤169.51億元,同比減少50億元,同比大降22.8%,僅及工商銀行凈利潤的1/16。其中,航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33.51億元,凈利潤51.2億元;港口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61.08億元,凈利潤255.96億元;船舶海工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97.21億元;凈利潤58.35億元。

  根據《創富榜》的凈利潤榜單,排名前十的全部為港口和船舶海工企業。中海油服(601808.SH)以67.16億元的凈利潤一舉超過上港集團位列榜首,上港集團(600018.SH)以52.56億元的凈利潤屈居第二;去年業績大升的中遠太平洋以43.52億元的凈利潤連升3位列榜單第三;去年業績下滑的中國重工(601989.SH)則以29.35億元凈利潤退居榜單第5位。

  經歷數年的行業低迷期后,去年航運企業依然沒有迎來些許曙光。凈利潤榜單的前10強中,沒有一家航運企業入圍,去年排名第8位的東方海外國際因為業績大幅下滑而跌落至第26位。巨虧26.46億元的中海集運(601866.SH)由去年榜單的第17位降至倒數第4位(第69位)。臺灣兩大集運巨頭--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去年業績分別由盈轉虧,排名由第52位和第56位下降至倒數第8位和倒數第7位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榜單中凈利潤排名墊底的中國遠洋(601919.SH),在不斷出售資產后成功扭虧為盈,在今年榜單中位列第28位。

  綜合來看,港口海工企業的排名依然靠前,凈利潤榜單前10強中,分別有6家港口企業和4家海工或海工相關企業。而船舶企業的排名則出現分化,中國船舶(600150.SH)、廣船國際(600685.SH)和舜天船舶(002608.SZ)的排名均有較大提升,最大民營船企熔盛重工(01101.HK)的排名則由最高時的第9名跌至倒數第一。

  凈利潤榜單中,虧損企業達到15家,比去年增加4家。虧損企業均為航運和船舶企業,其中航運企業有11家,占虧損企業的絕大多數,船舶企業則有4家。

  航運企業繼續下滑

  處于行業核心地位的航運企業,去年業績依然沒有明顯走出陰霾。根據《創富榜》收入榜單顯示,31家航運上市企業貢獻3133.51億元的營業收入,占到收入榜單總額的44%,其中中國遠洋以619.34億元的營收占據收入榜榜首。

  但在凈利潤榜單中,31家航運上市企業總計盈利51.2億元(2012年為虧損72.82億元)。在排名上,集運、散貨和油運三大類航運企業排名普遍下滑,凈利潤榜單前20強中,集運企業占3席,分別為海豐國際(第15位)、中國外運(第12位)和萬海航運(第20位),天津海運(600751.SH)、中海集運、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則排名倒數;散運企業沒有一家進入前20強,只有慧洋海運(第25位)和裕民航運(第24位)排名較為靠前,而在榜單后5位中,散運企業則占有2家,其中中海發展的排名下跌最大,由最高時的第11位降至第47位。

  總體而言,相比2012年,去年集運市場依舊低迷。無論是遠洋主干航線,還是區域航線,運費均有不同程度下降,導致班輪公司運輸收入大幅降低,從而影響班輪公司整體盈利表現。

  從中國7家主要班輪公司經營數據來看,僅海豐國際班輪運輸業務收入同比微增0.9%,中國遠洋、中海集運、東方海外、長榮海運、陽明海運、萬海航運等其余6家的班輪運輸收入均告下跌。

 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雖然隨著需求端的逐步恢復,供需差距有望收窄,班輪公司采取的閑置運力、減速慢行、拆解船舶及運力分流等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需壓力,但集運市場整體供需失衡局面在短期內仍難以取得實質性改善。

  散運市場去年則走出一波“過山車”行情,上半年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(BDI)創出自1986年以來的最低點,下半年貨運租金顯著回升,全年BDI均值1217點,同比增長32%,全年運價呈“前低后高”走勢。這主要得益于海岬型干散貨船租金的強勁上漲。

  就總體而言,散運市場由于運力過剩依然嚴重,BDI依然徘徊在1500點盈虧平衡線以下,短期內仍看不到復蘇希望。

  油運市場去年整體呈現震蕩下跌趨勢,受美國石油增產影響,海運需求表現乏力,運價持續低迷。去年波羅的海原油綜合運價指數BDTI日均 642點,同比下降10.7%,其中 VLCC中東至日本航線運價指數日均40.22點,同比下降 15.4%。

  因此招商輪船(601872.SH)、退市長油(600087.SH)以及中海發展(600026.SH)這三家航企的油運業務也慘不忍睹。招商輪船和退市長油的凈利潤分別巨虧21.84億元和59.22億元,在凈利潤榜單中的排名分別降至倒數第6(67位)和倒數第二(71位)。退市長油還因為連續4年虧損已經進入退市程序。

  船舶企業排名回升

  經歷了2012年的船市“浩劫”,去年新船訂單出現井噴式增長,但船企業績仍延續下降態勢。

  根據《創富榜》榜單, 14家船舶海工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2197.21億元,同比上升1.34%;凈利潤58.35億元,同比下降36.88%。中國船舶、廣船國際和舜天船舶業績均結束下滑,大幅增長。

  在排名上,業績大幅下滑的中國重工由第3位降至第5位。中國船舶、廣船國際和舜天船舶的排名均有較大提升,舜天船舶以1.24億元凈利潤列居榜單第37位,較之前上升8位;中國船舶以3954萬元的凈利潤列居榜單第48位,較之前上升5位;廣船國際以1360萬元凈利潤列居榜單第53位,較之前上升4位。

  在國營船企業績和排名回升的同時,民營船企熔盛重工則繼續深陷巨虧深淵,其去年虧損額高達86.85億元,排名跌至榜單倒數第一(第72位)。

  去年中國船企全面實施結構調整轉型升級、化解產能過剩矛盾,總體上保持平穩健康發展。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《2013年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》顯示,去年中國造船完工4534萬載重噸,同比下降24.7%;承接新船訂單6984萬載重噸,同比增長242%;截至去年年底,手持船舶訂單1.31億載重噸,同比增長22.5%。中國造船三大指標占世界市場份額繼續保持領先,按載重噸計,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訂單量、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1.4%、47.9%、45.9%,連續三年蟬聯世界第一。

  但上市船企在年報中普遍指出,中國造船業受航運業深度低迷及產能過剩影響,發展滯后現象繼續凸顯,低價船比重增大以及產量同比下降導致收入減少;新工藝新標準實施、船舶交付周期延長等因素導致成本增加。中國船企面臨的“交船難、盈利難、轉型難”的問題依舊突出。

  海工企業依舊堅挺

  在2012年實現業績翻轉后,去年4家海工企業業績繼續實現大幅增長,排名在榜單中名列前茅。

  根據《創富榜》數據,中海油服去年營業收入創歷史最好紀錄,達到279.6億元,同比增長23.6%;凈利潤達67.3億元,同比增長47.2%,在凈利潤榜單中名列第一。

  海油工程去年生產經營實現跨越式發展,營業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,達到203.39億元,同比增長64%;實現凈利潤27.44億元,創歷史新高,在凈利潤榜單中排名提升3位列第7位。

  中集集團(000039.SZ)去年實現營業收入578.74億元,同比增長6.52%;實現凈利潤21.80億元,同比增長12.44%,海洋工程業務實現較大幅度減虧,位列榜單第8位。

  振華重工(600320.SH)去年的海工業務實現飛躍進步,成功銷售“振海1號”、“振海2號”鉆井平臺、中標煙臺5000噸打撈起重船、出口平臺抬升機構等,實現凈利潤達1.4億元,成功扭虧為盈,榜單排名由此前的第67位躍升至第36位。

  據中國船舶行業工業協會發布的《2013年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》統計數據顯示:去年,中國海工市場保持穩定增長,承接各類海洋工程訂單超過180億美元,約占世界市場份額29.5%,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,超過新加坡居世界第二。

  盡管訂單活躍,但業內人士表示,中國海工裝備產業離實現“質變”尚有距離,海工企業獲得的僅是微利。與此同時,因造船產能過剩和部分企業盲目加入導致無序競爭,使得企業盈利空間相對有限。據統計,目前中國僅具備自升式鉆井平臺建造能力的企業就多達14家,明顯多于韓國和新加坡,產業集中度不高的弊端正在顯現。有業內人士表示:“中國的接單能力確實超過新加坡,但海工裝備制造的低端化趨勢沒有得到有效遏制,未來我們的市場份額或許能夠維持,但是接單量將會有所下滑,對于前景只能持謹慎樂觀。”

  港口企業業績分化

  港口企業去年的表現較為平穩,業績增速普遍“滯漲”,但也有部分企業維持高速增長。

  據《創富榜》統計,27家港口上市企業去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761億元,同比上升15.9%;凈利潤255.96億元,同比上升19%,貢獻了凈利潤榜單中的絕大部分利潤。

  在凈利潤榜單上,港口企業依然表現不俗,前10強中,港口企業占有6家,前20強中,港口企業占13家。

  上港集團以凈利潤52.56億元列居榜單第2位。去年業績大升105.3%的中遠太平洋以43.52億元的凈利潤在榜單中由第6位升至第3位。北部灣港(000582.SZ)以北海港為基礎整合后,排名大升,以5.8億元的凈利潤位列榜單第17位,排名上升33位,成為榜單排名上升最大的企業。去年年底才上市的秦港股份(03369.HK)以17.78億元凈利潤位列榜單第9位。

  除此之外,唐山港(601000.SH)、錦州港(600190.SH)、廈門國際港務和廈門港務發展的排名也有所上升。

  業內人士表示,去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形勢略微回暖,全年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25.83億元(約合4.16萬億美元),同比增長7.9%,增幅提升1個百分點。受此影響,去年前11個月中國規模以上港口累計貨物吞吐量97.49億噸,同比上升9.3%,增幅提升1個百分點。

 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相關報告則顯示,中國港口箱量增長速度將繼續領先全球港口,但增速的區域差異仍然較明顯,最終導致各區域港口增速差異更明顯。

 

>> 返 回 <<